布局“卫星+”擎起吉林航天产业大旗

2016-05-04 09:06:17来源: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长春新区最近很忙。

 
  4月26日,长春新区正式成立。成立大会现场,8个项目进行签约,总投资额达142亿元人民币,涉及新能源汽车、商贸服务业、新材料等领域。
 
  短短三天之后。
 
  4月29日,长春新区2016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长春新区高新北区举行,长春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吉林亚泰医药园、长春希迈气象气象仪等16个科技含量高、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136亿元。
 
  特别是落位在长春新区的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项目,不仅仅是打造涵盖卫星研发生产、无人机制造、信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综合性园区,更是带动我省光电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我省光学制造、机械制造、光电传感、新材料等卫星应用产业创新发展,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形成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谋划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之际,长春新区布局“卫星+”,标志着吉林正在向航天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力,吉林正在由航天卫星科技强省向航天信息产业强省挺进。
 
  继一汽、长影、大米之后,今后,卫星将成为吉林的一张新名片。长春新区,进军航天产业大旗迎风招展;吉林,“卫星省”的蓝图正徐徐铺开。
 
  2030年实现138颗卫星在轨10分钟内实现全球任意点重访
 
  吉林的卫星梦由来已久,磨剑十年。苦心人天不负,“吉林一号”出师告捷。
 
  2015年10月7日12时13分,“吉林一号”组星成功发射升空。
 
  2015年10月8日11时07分,我国首颗市场化运行、自筹资金、自主研发的“吉林一号”卫星成功获取首幅0.72米高分辨率光学影像,图片影像清晰,层次分明,信息丰富。
 
  “吉林一号”出师告捷,四颗卫星将通过在线及离线方式提供遥感数据和各级产品。实现了全省人民的飞天梦想,同时也标志着我省在高新技术、通信产业、装备制造和航天信息产业研发等方面,都进入全国乃至世界的先进行列。
 
  “吉林一号”卫星的成功共获得了八项第一: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我国第一颗以一个省的名义冠名发射的自主研发卫星;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星载一体化”商用卫星;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米级高清动态视频卫星;我国第一次由一个团队一箭发射四星;我国第一次国产CMOS器件在轨试用;我国第一次以灵巧方式在轨成功成像;我国第一家从卫星设计到遥感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商业公司。
 
  “‘吉林一号’组星的成功发射只是开始,让航天信息造福天下苍生才是梦想的终点。”长光卫星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宣明说,“吉林一号”将多星组网运行,继一箭四星之后,2016年长光卫星公司将发射10颗卫星,完成首次组网,实现对全球任意地点3至4小时内数据更新;到2020年,在轨卫星数量将达到60颗,对同一地点的重访周期将达到半小时一次。
 
  “在2030年前后,我们将实现138颗卫星在轨运行,形成全天时、全天候、全谱段数据获取和全球任意点10分钟以内重访能力。”宣明说,那个时候,长光卫星公司将能提供全球最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航天信息产品。
 
  打造航天信息产业园新“千亿级”乘势崛起
 
  如果说,“吉林一号”卫星鸣响了卫星商业化的“第一枪”,为我省经济腾飞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
 
  那么,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则奠定了我省发展航天信息产业的核心平台,为我省进军航天信息产业强省的道路开拓出一片坦途。
 
  航天信息产业园项目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54亿元,本项目建成达产后,具备年产15颗卫星的生产能力,年可实现产值40亿元,并形成以卫星研发与生产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以及空天地一体化遥感信息服务平台。
 
  目前,占地21万平方米的航天信息产业园项目已经动工,力争2016年11月完成热封顶。该项目落位于刚刚批复的长春新区,依托长春新区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创新氛围和开放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重要举措的带动下,吉林省航天信息产业必将飞速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吉林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省内一批围绕卫星信息产业的高新装备制造业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迅速发芽成长,长春长光宇航复合材料公司就是其中一家。”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宏光说,一年前,这家企业还是只有研发成果在孵化器里嗷嗷待哺的小微企业,而如今已发展成颇具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
 
  “不仅仅是卫星制造业能创造价值,航天信息产业园项目建成后,还将带动全省光学制造、机械制造、光电传感、新材料等相关产业集群式发展,形成新的‘千亿级’航天信息产业集群。”贾宏光说。
 
  当前,吉林正处在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加快推进航天卫星产业发展,吉林省专门出台《关于扶持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意见》,把遥感卫星发展纳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定打造卫星遥感和航天信息集成应用两大产业链,形成高效集约的航天信息产业体系,努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增长极。同时,不断拓宽发展领域,稳步推进光学制造、机械制造、光电传感、新材料等卫星应用产业,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抢占产业制高点。
 
  搭建航天信息服务平台汇聚2000创客智慧共谋发展
 
  当前,我省的遥感卫星产业在发展思路上经历了从做卫星载荷到做卫星总体、从做卫星总体到做航天信息产业、从传统商业模式到互联网商业模式等三次重大转变。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吉林省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提出了“大众开发”的航天信息产业发展思路。
 
  宣明说:“我们的客户比马云还多——全球70亿人。”宣明认为,在“互联网+”理念下,他要做的是搭建航天信息服务的平台。
 
  长光卫星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长光卫星公司已联合省政府、长春市政府共同出资组建航天信息产业创新、创业发展基金,采用“大众开发、万众创新”的模式,推动航天信息产业发展。
 
  目前,由吉林省政府、长春市政府及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立的“吉林省航天信息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即将运行。
 
  “依托我省先进的遥感信息资源及航天创投资金,我们正在努力将9万平方米的‘吉星大厦’打造成为信息产品开发基地,并计划引入2000创客共同发展航天信息产业。”贾宏光说。
 
  随着华为云数据中心正式落位长春新区,长光卫星公司将与华为达成合作,依托华为的云服务实现自身的突破发展,扛起吉林省航天信息产业发展的大旗。
 
  梦想召唤,使命催征。
 
  吉林,一个崭新航天信息产业强省,必将出现在祖国的东方。(本报记者 朱德超)

战略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