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据成为环境质量的“晴雨表”

2016-11-14 09:48:21来源:科技日报



国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不少于三级,由国家质控平台(一级)、区域质控实验室(二级)、监测实验室/运维公司(末端)构成。
 
    入冬以来,雾霾天气接二连三,人们每天最关心的是空气质量。早晨一睁眼,打开手机,看看PM2.5是多少,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习惯。
    到11月底,公众看到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都将由国家统一发布,地方政府共享国家网数据,但不再参与数据的生产和审核。
    精准的监测数据是污染治理和科学决策的基础。为此,环境保护部专门印发了《“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规范全国各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和运维机构监测行为、保证监测数据质量的专项指导性文件。《方案》能否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11月7日,环保部官员和专家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监测事权上收 由“考核谁、谁监测”到“谁考核、谁监测”
    11月7日环境保护部公布了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发现的华东部分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异常、涉嫌超标的16家企业名单,涉及无锡、常州、合肥等11个城市。在这之前,环保部已公布东北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异常等的39家企业。
    环保部环境监测司有关负责人说,2017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考核年,监测数据客观、真实、准确直接关系到对各地落实“大气十条”、改善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的考核与评价,也是评价考核各级政府改善环境质量、治理环境污染成效的重要依据。
    “但是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自身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地方监测站多属于地方环保部门,即地方政府在管理,存在着‘考核谁、谁监测’现象。地方环保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在各种考核压力下,行政干预数据质量的冲动较大。”该负责人说,此外,监测规范和技术体系尚需完善,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土壤监测方法标准不全,实验室前端的采样、样品制备和保存等仍是薄弱环节等。
    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柴发合说,为解决上述问题,《方案》规定,加快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近岸海域等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全面建成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所有站点原始监测数据第一时间直传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实现“谁考核、谁监测”,保障用于评价、考核的环境监测数据不受行政干预。
    据悉,截至11月6日,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1436个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站监测事权上收国家的工作已基本完成;环保部也已启动全国地表水2767个国控断面监测,其中1940个为考核断面的事权上收试点工作,均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直接管理。
    环保部表示,“十三五”期间,将稳步推进省以下监测机构垂直管理、国家事权上收工作,监测质量管理模式由“十二五”的国家、省、市三级管理转变为“十三五”的国家、省两级质量管理新模式。
    地方不再参与数据生产 创新质控技术手段,对造假“零容忍”
    当前,环境数据造假时有耳闻,改善环境成了“改善”数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研究员说,《方案》构建了多层次包括环保部门内外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国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不少于三级,由国家质控平台(一级)、区域质控实验室(二级)、监测实验室/运维公司(末端)构成,实现各监测指标的量值溯源和比对。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直接管理国家网,原始
    数据第一时间直传总站,负责国家网监测数据传输、审核,地方只为国家网运维提供保障,共享国家网监测数据,不再参与数据的生产和审核。
    《方案》提出,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创新质控技术手段,完善自动监测数据采集和远程质控系统。“我们将建设自动监测远程质控平台,如站房加装视频监控系统等,只要接近站房都会被视频留下证据;人工测量由实验室进行,该环节已由国家把握,质量可控。在取样环节,我们尝试将GPS定位系统、资料实时上传等手段应用于采样现场和样品运输过程,探索建立手工监测各环节全覆盖质量管理体系。”傅德黔说。
    《方案》提出,2016年底前,建立气态污染物量值溯源体系和颗粒物比对体系;2017年,进一步完善地表水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质控技术体系;2020年,全面建成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土壤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此外,傅德黔说,还将建立环保与公检法的联动机制,对监测数据造假“零容忍”,支持将弄虚作假行为写入正在修订的“两高”司法解释等。
 
    推进新技术融合与应用 让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环保能力
    《方案》要求,推进质量管理第三方监督机制,成立国家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评估委员和专家检查队伍,遴选中科院、工程院和高校科研机构等权威专家,不定期开展监测数据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评估工作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说,评估委员作为第三方,不但能更好地发现数据作假等行为,而且更快捷地把最新环境技术成果推荐给环保部门,转化为环保能力。
    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上就表示,要建立充满活力的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立开放的环保科技基础数据和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扩散机制,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等。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说,“十三五”的监测科技更注重多领域新技术的融合与应用。其中包括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如水中的在线水质挥发性监测技术;大气环境监测和防治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细颗粒物监测、移动源排放监测和非常规污染物的监测等;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监测技术方面。
    “在采集和专用监测仪器方面,包括传感器、遥感和生物技术等在内的监测技术应用力度还需加大。”刘志全认为,尚需进一步加大应用的还有生态系统监测技术,包括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外来物种监测等;天地一体化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包括卫星、地下、地面几个层面以及协同监测和统筹应用等。

战略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