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2025北斗时空智能(拔尖人才)科技创新训练营开启报名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2025/07/18 12:00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于2023年启动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实践。北京大学与北京市八一学校是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批准建立的首批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大学依托北京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已于2024年7月15–19日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成功实施了首届“北斗时空智能科技创新训练营”。训练营从全国选拔100名有志于从事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遥感科学与技术、时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学习研究的中学生,结合北京大学暑期学校“北斗系统与时空智能”双创课程,组织营员参加前沿技术讲座、参观实习、课题研究等特训活动。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了要“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科学素养培育“沃土计划”;面向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中学生实施“脱颖计划”等。在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探索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此,北京大学(北京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与北京市八一学校(北京海淀区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合作,拟按照北京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工作部署,在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的支持指导下,于2025年暑期在北京联合举办“2025北斗时空智能科技创新训练营”。

组织机构

(一)支持单位

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

(二)公益支持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

(三)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北京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北京市八一学校

(四)承办单位

北京大学地球观测与导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北斗产教融合创新专业委员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北斗检测认证专业委员会

北京市八一实验学校

(五)协办单位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冷湖实验室

时间

2025年8月4日(星期一)至8月8日(星期五)

地点

北京大学

北京八一实验学校

北方工业大学创新港

北京市八一学校

招生

   (一)招生对象

     北京市及京外地区小学生(六年级)、中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优先录取北斗科普基地、全国钱学森创新班等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

     (二)招生人数

     计划招生人数不超过150人(北京市限50人,国内其他地区限100人)。

     (三)申报条件

     品学兼优,对时空智能学及其相关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等)有兴趣或有一定的了解,有志于从事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遥感科学与技术、天地一体通信网络、时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学习研究的学生。

     (四)申报方式

     1. 自荐。

     2. 北京市教育、科技主管部门及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北斗科普基地、各地教育、科技等主管部门及科协、钱学森创新班共建学校等单位推荐。

     (五)遴选方式

     邀请部分授课专家代表组成专家小组,审核申报材料并推荐候选营员,报主办单位审定。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全面评估学生的学术潜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择优录取。

     (六)其他

     1. 本活动不收取营员报名费、培训费。

     2. 食宿、交通、个人意外保险等费用全部自理。

     3. 营员在入营前需提交一份有效期涵盖整个营期的个人人身意外保险单。

培养方式及内容

     本次课程围绕北斗时空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展开,通过层次递进的实践活动,系统培养学员的技术融合与工程实践能力。课程内容:北斗导航、遥感与时空大数据、人工智能、太空探索、全球治理与青年赋能以及立方星科学实验。

实施进度安排

训练营组织实施(2025年8月)

     举行开营仪式,营造积极、热烈的学习氛围。邀请相关领导、专家和嘉宾出席并致辞,介绍训练营的背景、目标、培训日程和课程安排,让营员对项目有清晰的了解。

     按照课程安排,有序开展理论课程教学,确保营员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举办专家讲座,让营员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拓宽视野。组织营员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安排营员进入导师实验室,参与实际科研项目,让营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创新能力。

     组织营员开展创新活动,鼓励营员积极参与双创项目研讨,激发创新思维。依托北斗时空智能科技创新实验室和创客空间,面向北斗应用的典型场景和产业需求,引导营员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组织营员展示双创成果,邀请技术专家和考试老师对优秀双创项目进行点评,并评选创新潜质突出的优秀营员。举办训练营结业式,为完成训练任务的营员颁发结业证书,对优秀营员颁发荣誉证书。

活动安排

跟踪培养与长期服务(2025年8月及之后)

     对训练期间表现优秀的营员进行长期跟踪培养,关注其学业和职业发展。与营员保持密切联系,为营员提供学习和研究资源,帮助营员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建立营员交流网络,促进营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学术和职业发展社群。组织营员活动,分享学习和工作经验,促进相互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鼓励营员关注北斗应用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推动双创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定期举办回访活动,收集营员对项目的反馈和建议,邀请营员分享成长经历和职业成就。通过回访活动,了解营员的发展情况,总结项目的培养经验,为项目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预期成果

     着力发现并培养一批在北斗时空智能领域具有创新潜力和实践能力的后备人才。

     培育具有创新潜力和应用价值的双创项目,为北斗技术发展提供新思路。相关双创项目,可望为北斗时空智能科技发展和北斗应用产业规划提供青年学生的创新思路。

     推动建立长期稳定、高效的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发现与培养机制,为青少年进入相关科创机构和专家实验室开展双创活动搭建平台。

师资力量

(一)特邀专家(拟)

赵继成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常务副会长

何昌垂   北京大学教授、联合国粮农粮农组织原副总干事

童庆禧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海霞   北京大学教授

顾吉环   钱学森院士生前秘书、中央军委科技委综合局原大校

陈秀万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北斗产教融合创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齐贤德   中国航空博物馆原馆长

焦维新   北京大学教授

高峻岭   冷湖实验室主任

(二)北斗导师

本活动将共享北京大学《北斗系统与时空智能》暑期双创课程特邀的150余位双创指导教师(北斗导师)。

其他

      北京大学北京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为入选营员提供入校资格、学习教室。

      北方工业大学(创新港)和北京市八一实验学校为营员提供实习、实训等条件。

     支持单位、协办单位为训练营提供授课教师、双创导师、教研设备、创客空间(实验室)等资源。

     严格落实安全责任,确保营员在食宿、交通和活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及时处理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遥感楼,100871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唐伟杰老师,电话:18349188280/微信:a18349188280

康老师,18515371298

报名途径

扫描下方二维码,按要求填报

信息报名截止日期:7月25日12:00

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责任书